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青春時期,在青春時期在主觀與客觀事物的影響下,每個人都在這個階段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習近平主席不滿16歲就到陜北延安梁家河,經過7年艱苦磨煉,積極努力,累計了他一生中第一個重要的精神財富,為以后的人生奠定了重要的精神沉淀!曾任延川縣革委會通訊組組長、現中國作家協會曹谷溪先生說:“陜北七年是習近平一生最寶貴的財富。”陜西省延川縣梁家河村民王憲平一語中的:“習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實實干出來的。”這些親歷習近平在梁家河7年插隊生活的普通人這樣評價習近平,真實放映了習近平青年時期的成長、成熟的歷程。讀完《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個能吃苦,有追求,敢擔當,重辯證的青年習近平就清晰的展現我們的面前。
能吃苦
孟子曾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習近平把7年最珍貴的青春歲月,留在梁家河這個山溝里。然而,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中,習近平沒有消沉,他不對身邊的人抱怨什么,不向別人傾訴自己的苦悶,反而比較堅強,能吃苦,能頂住壓力,這使他度過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華,思想得到了提升,認識得到了提高。
有追求
曾任延川縣文安公社知青專干的劉明升說:“近平立志辦大事,不搞形式主義。”在梁家河7年,習近平立志辦大事,要給群眾做實實在在的事情。這種毅力和決心,是一般人少有的。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蛻變,實現了精神上的升華,這就是養成了他胸懷為民謀福利的信念和抱負,這就決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7年知青歲月,是習近平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對他整個成長、成熟、成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敢擔當
敢擔當才能辦大事,敢擔當才能成偉業,敢擔當才能為人民。曾任陜西省延川縣梁家河革委會主任的梁玉明總結:“近平敢說敢做敢擔當。”習近平做事情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他一旦擔起責任,就有自己的想法,就敢干事,敢干大事。不論大事小事,習近平遇事總是沉著淡定,始終保持情緒上的冷靜,因為他認為,做大事者要具備冷靜的心態和自控能力,這樣即使事務再緊急,也可以條分縷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重辯證
習近平所讀的書,最多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尤其是唯物辯證法。習近平認為,簡單孤立地談論問題的一個方面而不顧其他方面,是片面的。如果認為辯證法僅僅是一個“斗”字,就把整個問題簡單化了。雷平生說,習近平對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較多思考。習近平善于運用辯證思維處理各種矛盾,做各種細致的工作。他做群眾工作很注意方法,也很人性化,從不采取強勢、高壓的做法,總是盡量做思想工作,認為把人的思想做通了,心理疙瘩解開了,事情也就順理成章做好了。
青年有理想,國家才能有希望,青年有信念,民族理想才能實現。習總書記七年的知青歲月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當時的嚴酷考驗與巨大困難,準確把握了當時的時代際遇與歷史潮流。習總書記七年的知青歲月告訴我們當代青年要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不忘初心,勵志勤學、刻苦磨煉,敢為人先,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爭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見證者和全程參與者,爭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定實踐者和奮力開拓者。
楊梓桁